第八十六章 都市传说

文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对于张知秋而言,接下来的半天时光还是过的非常惬意的。

    在感应不到张知秋心中的那股针对自己地凶厉之气之后,黑猫明显地乖巧了许多,虽然还不敢凑上前来卖萌讨好,但悄然躲的远远地、离开张知秋越远越好还是做得到的。

    看着那气势汹汹地数十名制服们在年轻人的几句责问后便灰飞烟散的情形,张知秋一时间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王有道副书记的这个名头却是死死地记在心中了。

    细说起来,两年间秀容的变化很大,不仅仅是市容市貌,就是这政治格局也与张知秋印象中的大相径庭了。

    最起码的,这个名叫王有道的副书记,张知秋心中就从来都没有任何地印象,由此可以确认的是,他绝非是由原来市属机关和几个大县的领导们升任的,否则纵然不识,但名字总是会听说过的。

    不过,这一切都与张知秋无关——他仅仅只是构想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在百思无解之后,便自觉地不去费这个脑筋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张知秋并没有成为一个英雄的潜质——他没有对一件值得怀疑地事情去锲而不舍抽丝剥茧的地本能,也没有从一些平凡小事处见微知著发幽解惑的能力。

    换句话说,张知秋就是一个不知是倒霉还是走运的普通中学生,因此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将自己所想不通的事情便直接地弃之脑后了,就象是他在考试时遇到所不会做的难题时的反应一样。

    既然无法解决,那就绝不纠缠。

    对这个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张知秋在做题时如果被触发了什么灵感的话,他会毫无征兆地返回到某道曾经被他放弃掉的难题上去,而这个足足花费了他十几年的时间才养成的坏毛病,却也被他不经意地带到了对日常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来……

    不过,张知秋所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惰性,却是不知道给多少人带来了麻烦,无数地各种专家精英们,为了分析他这天马行空般地做事风格而殚精竭虑,欲仙欲死。

    于是,在这个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地盛夏的下午,张知秋没心没肺地完全不去理会之前所发生的这一切事情,却是自顾地去市内的几个农贸批发市场去考察市场行情去了。

    没有办法,如今的张知秋实在是有些囊中羞涩,为了实现自己在大东山县城内的开店目标,只能是这么未雨绸缪地先货比三家了!

    在得知金山苑的事情以如此莫名其妙的方式虎头蛇尾之后,李观棋和王有道也都及时地止步了,没有因此而与张知秋做相关的接触。

    其实,在很多时候李观棋和王有道之类的人都是会想的太多、太复杂,但对于张知秋这种粗线条的普通人来说,还真是一种抛媚眼给瞎子般的浪费。

    当然,所谓地“无欲则刚”,李观棋和王有道就是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是以难免也就会这么瞻前顾后地患得患失了。

    事实上,对于此刻地李观棋和王有道来说,解决某些问题要比赶来安慰张知秋更为紧要,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严重地警告与提示。

    对于正自在各个农贸市场中大汗淋漓地四处奔波的张知秋来说,秀容市所正在酝酿的一场政坛风暴根本与他毫不相关。

    但张知秋所不知道的是,这场风暴的起始,却正是从王有道打给蒋新文的那一个电话为起始端的。

    这次事件地最终结果,不但是完全地改变了整个秀容市的政治生态,其影响力甚至引发了晋省高层地一系列变化。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局限于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悄然地发生的,大多数的人都对此一无所知——其实也根本就没有什么知情的权利。

    经过多半个下午的奔波,张知秋对于自己开饭店所需要的大宗商品都有了一个大致地了解,也初步选定了几家可以考虑作为供应商的批发商。

    对于如何解决自己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张知秋在逛市场的过程中也茅塞顿开:自己守着一伙最为高明的猎人,带着几大车的山货,却竟然还傻不拉几地算计着那些猎人们渣到极致地些许银两!

    说起这些从猎人们手中糊弄来的银子,张知秋那可真是满腹地辛酸泪啊……

    事实上,直到在张知秋兴冲冲地把这些银子拿到金店去兑换之前,他还是心情良好地信心满满的,但是在连续被市内仅有的两家金店都驱逐出门之后,他才是真正地有些傻眼了!

    与现代金店所出售地高纯度银子不同,张知秋弄到手的这些银两,其实应该只能是被称作为“银合金”的,里边的杂质数量极大姑且不论,就是品种也是数不胜数,不知道掺杂着多少种的混合物。

    说到这里,张知秋所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最终能够在这个下午心情良好地实现自己扫荡全市农贸市场的愿望,原本却也还是要感谢王有道筒子的。

    王有道是在特工不断地报告了张知秋连续地出没于金店、甚至一些私人首饰摊之后,才终于确认张知秋确实只是想卖掉手中的那十几斤杂银的。

    对于张知秋这种稀奇古怪地行径,王有道实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同时他当时也正罕见地出现在自己位于秀容市委的副书记办公室里,因此便立即地将相关地指挥权转到了李观棋的手中。

    李观棋虽然也正在忙的四脚朝天,但他仍是在第一时间下令监视张知秋的特工采取行动,将张知秋所想要卖的银子全部地买了回来。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张知秋能够有一下午的好心情,首先是要感谢王有道,接下来便是李观棋和那个在金店门口“倒卖银元”的特工了。

    张知秋所持有的银子中杂质太大,据金店的大致测量,含银量大约仅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其他的便是一些不知名的乱七八糟金属物了,因此张知秋对于最终能够以每克五元的价格出手这些渣银,感到非常地满意!

    在接下来的整个下午地时间里,李观棋都不得不中断了自己手中的某些调查工作,惶恐并且不断地后悔着。

    事实上,在得到张知秋正在出手手中地物品开始变现时——不管它会是什么东西,李观棋就开始有一种不那么美好地预感了,而这种预感在得知张知秋开始逛农贸市场时,得到了证实。

    早在两年前的北京,张知秋就有这么一个逛农贸市场地习惯,当时李观棋所属的十三楼为了配合张知秋的这种“癖好”,甚至专门地在他所居住的小区附近开设了一家超市,专门就是供给张知秋他所需要的一切商品。

    但非常遗憾的是,直到这家超市最终悄无声息地寿终正寝,十三楼的专家们也始终没有从张知秋所购买的这些东西中,分析出任何有价值地信息。

    当年在李观棋甫一开始布局秀容的时候,他也曾经在金山苑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里布设了一个批发点的,并且为此做了极其充足地准备。

    但是,随之而来地却是张知秋长达二年地杳无音信,而这个农贸市场也终于于一年半前被拆迁了。

    当时在得到秀容局王有道的报告之后,李观棋几经斟酌还是同意了他们所拟的请示报告,撤销了这个已经卖足了一年半杂货、却始终都赔的一塌糊涂的“钉子”。

    事实上,对于这个从来不卖假货和缺斤短两、信誉极佳地批发商的消失,许多的人——包括众多其他从这里倒货地批发商们,都是极其地遗憾而伤感的,并且这份口碑一直都还流传至今。

    于是,李观棋现在终于后悔了!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确认了张知秋的行径之后,李观棋果断地派人与张知秋进行了接触,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地方法,将这个诚信“钉子”的相关信息成功地传到了张知秋的耳朵之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道听途说来的信息,张知秋在整个下午便仅仅只是买了少量地样品而没有下放大的订单,当然这也与张知秋在大东山还尚未做好准备也是直接相关的。

    ………………………………忧郁地分割线………………………………………………

    在这一年的这个夏季里,对于秀容市地整个农贸批发圈而言,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本市最后一个“诚信商人”地陨落了。

    做为曾经被无数人视为“金主”的陈光辉来说,再次重返秀容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的,他曾经一度把那里当做是自己此生最大的噩梦。

    作为一名优秀的特工,陈光辉有着近十年的警龄和丰富地社会经验,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选中派往了秀容来执行这个特别的任务。

    在刚一开始上手时,陈光辉是确实不懂经营,因此也才会以最快地速度博得了一个“诚信”地名头。

    但是,在连续地亏损半年之后要是还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地”批发商的话,陈光辉也就不配做一个十三楼地特工了!

    事实上,在执行这个曾经让他充满憧憬地任务三个月之后,陈光辉便已经彻底地搞明白自己的处境了!

    不过,有鉴于一些无法宣诸于口的想法,陈光辉便仍是一直地这么“诚信”下来了,但让他感到极其失望的是,组织上却是并没有因为他不擅经营、亏损严重而将他调离岗位。

    但是,这一次却是不同了!

    在接到紧急调令、连夜赶往秀容之后,陈光辉仅仅在一天之后便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合格地”批发商了。

    如今地陈光辉,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与市场中地那些绝大多数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批发商们,没有任何地一点不同了!

    于是,在秀容的农贸批发市场中,一个新的都市传说,从此淡然地诞生了……

    ps:今日编辑直言让自宫开新,心情烂的无以复加,只有一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