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我的使命

含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焉倾天下最新章节!

    窗外,飘落的薄雪,像是为这咸阳宫殿覆盖了一层薄纱。

    我凝望着他俊美无疆的侧颜,而他正一瞬不瞬地望着窗外。

    不知道他此刻想起了什么?

    是因为我的那句:“倘若,万一……真的就那么寸呢?”

    还是这样落雪的天气,本就让人分外感伤呢?

    当我正揣度着他的心思时,他竟回过头来,笑看着我,而后说:“倘若真是那样,便是天要亡我吧……”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他的笑,是那样苦涩……

    我上前拥住他,因为不想他看到我脆弱的眼泪。而我承认,我的心,就在这一刻,纠痛至极……

    这个我深深迷恋的男子……

    今时今日,当我亲眼看着他做出了分封的部署,他真的是雄才伟略啊!

    两千年来,后人鲜有人领会出,他这番高瞻远瞩的谋略。他方才所讲的每一句话,先让诸侯将恨转移到刘邦与怀王身上,再将天下诸地划分的如此清晰,而又势力相抗,形成彼此相互制约的天下格局。

    即便是刘邦的大汉王朝,依然是在建汉之初,分封了多个灭楚有功的异性诸侯王。而在汉景帝刘启与汉武帝刘彻年间,也都在平叛同宗的诸侯之乱。

    那么,他此番的分封有功之臣,又有什么错呢?

    可我一想到,后人对他的评价,我的心就不能平静。

    由此,我更加确认,我从小所读的史书上,关于项羽的史料记载与分析,很多都是后人对他的误读。

    我不明白为什么历史只认结果,而不认过程?你用这种方法失败了,后人就喜欢以高瞻远瞩的圣人姿态,将你吞没在错误的口水中;

    而你胜利了,即便你明明跟前面的人,做得是一模一样的事情,前人输了,你却胜得百思不得其解,可你也都会成为正确的导向。

    后世只知项羽十九几分天下,却不知“裂土封侯”乃其谋之深,其虑之远矣。

    曾经,我深受历史的误导,认为他是单纯而无心机的,认为他毫无政治远见。以至于这种认知,可怕到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几年,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始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他的判断。

    一直以来,我将项羽在军事天赋之外所做的每一件事,习惯性的套进历史的认知中。让我根深蒂固的认为:他是妇人之仁的英雄,却是意气用事目光短浅的直心汉。以至于,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要帮他谋划一切。

    殊不知,此番分封,即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想要天下治理安定,不如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每个诸侯)的实力。

    这是几十年之后,西汉初年的政治家贾谊,在对西汉皇朝所提出的‘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治国之道。而项羽,却早贾谊几十年就已经在天下实施了这个统治术。

    若非身临其境,亲眼所见项羽对天下疆土的分配,我绝不会领略到其中的奥妙之深,谋略之远。我此刻的心情,已难以用“震撼”来表达。

    一个二十六岁的男子,竟有如此雄才大略!

    兵,他善;谋,他亦不短!

    胸怀天下,杀伐决断,处处彰显帝王之风!

    今日,我恍然大悟。

    原来,项羽的智谋远高于我数倍之上。他的军事才能与政治眼界,即使用到两千多年之后的现代,用在世界各地,依然具有绝对不可撼动的指导思想。

    他的智慧才是天下大智,而我不过是因为知道历史的结局,才能侥幸在这乱世被当做才女。

    跟他比起来实在就是班门弄斧,小巫见大巫。

    这就是我最终打消了劝他的念头。

    而我还有一个不解,就是“阿旁宫”。

    在咸阳城停留的这数日。我却始终未见到那名留青史的“阿房宫”。按照历史的记载,单是那阿旁宫的前殿,都要比现代奥利匹克的鸟巢还要大得多。后人一直认定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和阿旁宫,可为何却独见咸阳宫,不见阿房宫?

    这秦宫太大了,或许是我没有找到呢?所以我曾派钟离昧和季布去找那应该比咸阳宫更加宏伟的“阿旁宫”。

    “阿旁宫”啊,那应该是怎样的震撼啊!

    可是季布和钟离昧二人,寻访多日,问了多位秦宫的奴仆和咸阳的百姓,最后却向我回报说:原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阿旁宫,那只是秦始皇的一个宏伟蓝图的构想,只是出了建筑蓝图,却未曾动工。

    “……”

    听了二人的回报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啊,阿旁宫不曾存在过?……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了,我曾在现代时,所看过的一篇报道。

    那篇报道中说:传说项羽率楚军进入关中,放火焚烧了阿房宫,大火三个月未熄,阿旁宫变成了一片废墟。2007年考古学家经过考古,并未发现阿旁宫遗址的痕迹,说明历史上项羽焚烧的是咸阳宫,而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后人误传项羽焚烧阿房宫主要是因为杜牧的《阿房宫赋》。

    杜牧或许正是根据太史公笔下的宏伟构思,将太史公的“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理解成了阿旁宫。而让项羽背负了两千多年的骂名。

    【在2007年的考古行动中,阿房宫考古队仍然没有发现与阿房宫有关的遗迹。这一年,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北至渭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的62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先后发掘了后围寨遗址、好汉庙遗址、秧歌台遗址等,都被证实属于战国秦上林苑建筑遗址。

    调查结果进一步明晰了专家们的推断:秦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没有建成。

    这意味着《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这样宏伟的规模,只是在图纸上的设计,而未能得以实施。

    而这也就可以证明,项羽火烧阿房宫不过是历史误传而已。】

    “……”

    我无语啊,真的很无语啊!要是现在能有手机,能发“微博”多好,我现在立马发一条——

    【世上本无“阿旁宫”,说的人多了,它就有了;

    项羽本未烧“阿旁宫”,误传的久了,他就烧了。】

    要是现在能有手机拍张照片,能发“微信”多好,我立马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告诉他们,马上来关注我,就能看到历史真相。

    要是现在能有笔记本,能上《创世中文网》多好,我一定写一本小说,为项羽正名。

    叫什么呢?就叫——《焉倾天下》好了。

    而我呢?上天派我来到这里,究竟会不会让我帮我心目中的英雄,成就霸业?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