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新军改革

君子于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战国帝业最新章节!

    田秀自从改用小面额的信票发军饷以后,邯郸城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大量的仿冒信票,以至于刚刚在民间建立起的信票信誉变得摇摇欲坠。

    他一方面派出人手追查仿冒信票的源头,另一方面宣布将所有小面额信票作废,并着手在市场上回收那些小面额的信票。

    然而,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一些贵族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大发横财,纷纷插手信票的印制和流通。

    “这小面额的信票是不能再发了,必须立即停止印刷流通,不然会引出大乱子。”

    田秀恳切的说道,这一次因为他的失误,导致小面额信票在市场泛滥,这不仅使得刚刚建立的信票失去信誉,更使得民众对中央银行的信誉力产生质疑。

    “可是小面额信票如果停放,以后我们用什么来发军饷呢?”

    杨端和提出了一个问题。使用信票发军饷的初衷,就是因为新军的军饷严重不足,田秀才想出使用信票来弥补。

    现在信票不发了,以后军饷拿什么发?田秀可是承诺了所有人以后的军饷改成按月发放。

    赵王那边拨出的经费有限,按月发放的话,只有田秀自掏腰包先将钱给贴上,长此以往就是家大业大的田大司马也顶不住。

    “以后我们直接改用铜钱来支付军费。”

    田秀语出惊人,在场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主君,我们没有那么多铜钱啊!”

    田秀看了那个人一眼,点头道:“我们确实没那么多铜钱,可是如果我们能把铸币权拿下,今后我们手上的钱就会源源不断。”

    “铸币权?”毛遂眉头一皱摇头道:“国家的铸币权都是直接掌握在赵王手上,他是不可能把这个权限下放给您的。而且就算给了您,赵国的铜产有限,我们也铸不出那么多钱来。”

    田秀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我自然有办法。只要我们能制造出一种新的货币,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赵王会把铸币权下放给我们的。”

    众人面面相觑,皆不知田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田秀接着说:“我已命人研究一种新的货币,这种货币是用铜和铅铸成的,它的成本相当低廉,可以解决我们缺铜的问题。”

    杨端和疑惑道:“铜钱里面灌铅?这招行的通吗?”

    田秀解释道:“没问题,只要比例得当,绝对可以。”

    毛遂担忧道:“若赵王不同意,此事恐难成行。”

    田秀目光坚定地说:“事在人为。我会亲自向赵王进言,阐明利害关系。只要对赵国有利,赵王定会慎重考虑。”

    田秀决定亲自去找赵王,商讨铸造新货币的事宜。他带着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念,踏入了王宫。

    在殿上,田秀向赵王详细阐述了新货币的构想和优势。他强调,这种混合铜铅的货币不仅成本低,还能缓解赵国铜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赵王听后,沉思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但田秀进一步说明,如果赵王同意推行新货币,中央银行将全力保障其流通和信用,确保赵国的金融秩序不受影响。

    赵王最终被田秀的言辞所打动,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利于赵国的提议。于是,赵王决定给予田秀铸币权,让他负责推动新货币的发行。

    得到赵王的许可后,田秀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开始大规模铸造新货币。这种新型货币类似于南北朝时期高澄所发行的永安五铢,不同于传统五铢钱,田秀发行的新币,在其中掺杂了四成铅,也就是说一枚十成重的铜钱里面掺了四成铅。

    第一批新币出炉以后,田秀立即带着这钱去见了赵王,赵王看着托盘里三枚精致的五铢钱,拿起来掂量了一下,分量很足,这让他很满意。

    “贤卿,你可真有办法,能想出在铜钱里面灌铅这种招数。”

    田秀笑了一笑:“臣也不过是从一本古书上得到的启发罢了。”

    实际上在铜钱中灌铅,此举并不是田秀独创,在唐宋以后,中国的铜产紧缺,铜钱的产量已经有点跟不上消耗了,为了应对这个危机,元明清三朝都在自家的货币中加入铅,以此来保证国家的稳定。

    结果到了清朝中后期,一些不法商人不断提高铅的比例,以此谋取暴利,还造成过许多危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切回正题,六国平时使用的主要货币还是铜钱,而六国的铜钱之所以不能通用,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各国铜钱的比重不同,例如齐燕两国的刀币其比重就要高于三晋的圆足币。

    货币统一的这个难关,一直要到秦始皇统一之后,才终于解决。

    田秀计划,用赵国新发行的五铢钱来代替六国的货币,虽然这东西毫无技术含量,各国都能仿制,但是能将天下的货币统一,未必不是好事。

    放下了手上的五铢钱,赵王面色沉重的看着田秀:“贤卿,寡人有件事情要和你说。”

    “大王但讲无妨。”

    赵王并没急着张口,而是先屏退了左右,等人都退下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魏王要对卫国下手了。”

    “什么?”田秀眉头一皱,卫国是位于赵魏两国之间的缓冲,而且卫君还是魏王女婿,魏王这就迫不及待的要对卫国下手了?

    其实也难怪,田秀之前在魏国时,魏王就天天盯着卫国地图看。

    那时田秀还没明白他在看什么,原来这货是起了吞并女婿地盘的心思。

    “大王,我们不能看着魏国把卫国吞并。”

    田秀向前一步,拱手说道。

    赵王点点头:“嗯,寡人也是这样想的。卫国一旦被吞并,我国东南部的防御压力会骤增,这对我们可不是好事。”

    “大王,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了。”

    田秀看着赵王沉声说道。

    “贤卿可以教寡人呢?”

    “依微臣之见,我们应当派使者前往魏国,给魏王施压,让他放弃吞并卫国的想法。另外我们还要派人去卫国,让卫君安心,以防卫国不战而降。”田秀建议道。

    赵王思考片刻,点头表示赞同:“好,就按贤卿所言去办。这去魏国的人选孤心中已有计较,不知卫国那边,要派何人去,才能使卫君安心呢?”

    想让卫国安心,肯定得派个有分量的人去,像虞卿那种文绉绉的文士,估计去了卫君也不会安心。

    所以想要让卫国君臣相信赵国的诚意,就必须派出一个威名赫赫的人物。

    田秀心中已有人选:“微臣认为,可派廉颇将军前往。他经验丰富,威名远扬,必能让卫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赵王微微颔首:“廉颇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那就由他去吧。相信凭他的威名,足以让卫君安心了。”

    接下来的几日,赵国开始发行全新的五铢钱,五铢钱在市场流通以后,迅速得到了百姓的青睐。

    这并没有出乎田秀的预料,五铢钱分量更重,做工也更精细,百姓会不接受才真的有鬼!

    有了五铢钱,赵国缺铜的问题可以大大缓解,田秀不必再担心军饷的问题,从现在起,他可以放开手脚干上一场了。

    田秀跃跃欲试,准备继续在新军中推行改革的时候,数日时间过去,派去魏国的使者归来,毫无疑问,使者没能劝服魏王。

    赵王得知魏王不肯放弃吞并卫国的计划后,眉头紧锁。他明白,单凭外交手段恐怕难以阻止魏国的行动。

    田秀献策道:“大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是时候在边境集结重兵了,以此来给魏国施加压力,同时暗中支援卫国,让他们有能力抵御魏军。”

    这种时候赵国当然不能直接翻脸亲自下场去和魏国打仗。

    援助卫国,利用卫人来消耗魏国的实力,等他们打的两败俱伤,赵国在出面干预才是最明智的。

    赵王点头应允,下令在邯郸附近聚集兵力做出要援助卫国的样子,并派遣密使携带物资和情报援助卫国。

    不久,廉颇抵达卫国,他带来了赵王的亲笔信和大批援救物资。卫君感激涕零,表示将与赵国携手抵抗魏国的侵略。

    此时,魏国大军压境,卫国军民在廉颇的指导下奋起抵抗。战争一触即发……

    魏卫边境战云密布之际,田秀也在新军中推行了一轮新的改革。

    田秀下令,从即日起新军采取军功授爵制,新军仿照秦国20等爵,设立了20等奖赏,至此以后新军将以首级论军功。

    田秀在军中搞出军功授爵的事情,很快在邯郸传开了。

    朝堂上瞬间掀起轩然大波,以平原君为首的公族派纷纷上书赵王,要求赵王立即命田秀停止军功授爵。

    雪花般的奏书堆积在赵王案上,使得赵王压力巨大,最后他不得不将田秀请来,当面和那些反对军功授爵的贵族辩论。

    双方的辩论一开始,平原君第一个站出来发难:“军功授爵会使得我们赵国的军队变得残暴,变得不仁,我们会像秦国一样,今后我们的军队将会成为一支嗜血好杀的残暴之师。”

    田秀闻言,立即作出反驳:“您说的不对,一支军队的好坏,从来不是由它的制度决定的,而是由人。

    只要我们的将领能有一颗仁义之心,那么就算我们的军队使用军功授爵,也不会变得残暴好杀。”

    “就算我们的军队不会因此变得残暴,我们使用这样的制度,岂不是和秦国无异了吗?”

    田秀摇摇头:“您又错了!这项制度对我们的军队是有利的,它可以激发将士们的战心,使我们的军队所向披靡。

    难道我们就因为这是秦国的制度,就不去向他学习吗?我听闻圣贤都是会向敌人学习长处,从而不断进步的。”

    又一名贵族站起来反驳:“但是如果我们用了这种制度,天下人会如何议论我们?他们会认为我们和暴秦无异。”

    “不,就像我刚才说的,一个国家从来不是由它的制度来决定好坏而是人。只要我们能够心怀仁义,我们的军队也必将是仁义之师,一支仁义之师是不会因为它的制度而受到世人的诟病的。”

    田秀一个人面对一群贵族的发难,丝毫不落下风,他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驳斥了在场每一个贵族的刁难。

    赵王一直在旁耐心的听着,始终没有插话,直到最后田秀让所有人都驳得哑口无言,赵王这才起身说道:“大司马的话,甚合孤意,从今之后,新军的建设将完全按照大司马的布置进行,寡人不想再听到任何人的非议。”

    得到了赵王的充分授权,军功授爵制度很快在新军中推广开来,而这个消息传遍之后,各国对此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赵国是在向敌人学习,吸取敌人的优点,从而使自身不断壮大,这是值得肯定的。

    也有人认为,赵国这是在学习残暴的秦国在不断堕落,今后赵国也必将如同秦国,赵军也必将如同秦军,沦为天下公敌。

    田秀对各国的议论毫不在意,他所在乎的只有新军的战力。

    毕竟,一支备受赞誉的弱旅,也不如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更实际。

    军功授爵推行以后,田秀又迅速在军中推行定期考核和末尾淘汰制,这项制度规定了,从今以后新军每三个月会进行一次评比,士兵的体能,格斗,射术全方位进行比较,对于成绩最落后的50人,予以劝退处理。

    当然了,对于那些在评比中成绩优异的,田秀也给予了巨额赏赐!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军各军的将领,都给自己的士兵制定了许多严苛的训练。

    这可不是田秀规定的,他并没要求要制定哪些训练项目,都是几个军的军将自己制定的。

    没人想让自己的军在大评比的时候落人之下,谁不想去争个第一呢?

    更何况,田秀可是放出了话,各军大评比的时候,综合成绩最落后的一个军,要被改名为“鼠军”。

    在这个重视荣誉的年代,没有哪个将军想蒙受这种耻辱。

    新军各军每日都有各种高强度训练,但并没有人去叫苦,原因很简单,新军的待遇高的吓人!要是你觉得苦干不下去,只要你撂了挑子,你的位置马上就会有人接替!